news-details

Issue 288 “天才可以被创造” ——专访泰国One Night Genius智力节目冠军Noodi Vanessa Race

“天才可以被创造”

 

——专访泰国One Night Genius智力节目冠军Noodi Vanessa Race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拥有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学识不仅是成功的关键,更是实现个人梦想的重要保障。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忽略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却不知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潜力。幸运的是,在泰国教育和个人发展领域,有一位杰出的专家,她就是 。她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力,不断激励着社会各界,特别是在脑科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在教育理念上,Noodi深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和合适的方法来开发自己的天赋。她提倡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她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让她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她的著作《天才是可以创造的》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智力和学习能力,帮助读者认识到每个人的潜力都可以被激发和拓展。Noodi还致力于将她在哈佛大学所学的先进脑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Noodi的经历和成就堪称传奇,她的成长背景与她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她尚年幼时,她的母亲为她设立了一所学校,致力于提供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帮助她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这里完成初等教育之后,她就开始了赴美深造之路。她不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了家庭研究领域的优异学位,还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以脑科学为核心的硕士学位,深入研究了如何将脑科学的前沿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她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在教育和个人成长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泰国唯一的天才教育专家,她曾赢得了《One Night Genius》的冠军,获得了百万泰铢冠军,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她不仅是一名成功的作家,还在各大场合担任演讲嘉宾,分享她对脑科学和教育的深刻见解。同时,她还主持广播节目,积极传播她的教育理念,并继续管理和发展由母亲创办的Vanessa学校,负责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Noodi Vanessa Race的故事,是智慧与教育融合的生动诠释。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知识的力量和个人成长的可能性,她的成就和理念无疑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的故事。

 

ManGu:您在泰国社会被誉为“天才”,大家对您的教育经历十分感兴趣,可以跟我们简单讲一讲吗?

Noodi:我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我妈妈为我创立了一所学校。那个年代,可以选择的学校并不多,我妈妈就带着我考察了好几所学校。当时她还在国家研究委员会翻译部门工作,曾经翻译过一本名为《Freedom and Beyond》的书,其中提到了“自由学校”这样的概念,我的妈妈就希望我也能够去到一所自由度比较高的学校,但这样的学校在当时的泰国很难找到。刚好那个时候妈妈因获得政府奖学金前往美国读书,而需要在政府担任工作的期限也结束了,所以她就选择离开单位,创立了一所小小的学校,就像书中写到的那样,有操场,有很多器材,学习时间灵活。起初,这所学校只有我一个学生,后来妈妈向自己的朋友们借学生,让她们的孩子也来这所学校学习。其中一位朋友的儿子和我差不多大,于是变成我们两个人一起学习,直到后面学生才慢慢多起来。

 

ManGu:这和家庭式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Noodi:说实话,我妈妈创立这所学校之初并不是想让它成为家庭学校,而是一所和正常学校框架没有什么区

别的学校,学校里的老师不止我妈妈一个人,还会雇佣其他老师前来教学。在她看来,如果开设家庭学校,本

身作为妈妈这个角色,有时候就会对孩子很凶很严厉,不仅自己有压力,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在母女关

系的基础上再担任老师这个角色,会让双方都过于紧张,充满压力。因此,我妈妈认为应该将这两个角色分开。

Mangu:那时您母亲已经是一名教师了吗?

Noodi:那时我妈妈第二硕士还没有毕业,她本科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文学专业,随后前往美国佛蒙特大学攻读了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创立学校时,她正在朱拉隆功大学攻读自己的第二硕士学位,学习小学教育。当时我妈妈的想法是,我读完一个年级她就关闭一个年级,直到我毕业她就把学校关掉,没想着说把学校变成产业来经营,创立学校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随着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妈妈觉得也可以继续经营下去,直到现在学校依然在正常招生和教学,只不过将校址从Rangsit搬到了城区Sukhumvit26巷,取消了小学部,只专注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如此,教学语种也有所增加,以前只有泰语,但现在加入了汉语、英语、日语和法语。

当初在设计课程时,我们采取了美式学制和教学大纲。但在东盟体制下,学会汉语太重要了。我向一百个学生家长咨询这个问题,一百个家长的回答都是汉语,一定要开设汉语。英语肯定不用说,是必须要学的。汉语也是一样,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ManGu:从小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成长和学习,当时和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时您有没有感觉很奇怪呢?

Noodi:当时没感觉到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从三岁起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一步步成长。身边很多朋友们他们的妈妈也是校长,所以没什么奇怪的,我觉得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ManGu:当时您是知道朋友们就读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自己的不一样对吗?

Noodi:是的,我知道不一样。因为当时学校的类型很多样,比如有些我妈妈朋友开设的学校采用华德福教育理念,那我就知道在这样的学校里。“洋娃娃没有脸”,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要充分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人对洋娃娃面部都有不一样的理解。采用蒙特梭利式教育理念的学校又是另一种模式。所以,我理解学校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我们学校则是采用自然教育理念,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学校里面就已经有游泳池了。因为一个学生的家长是医生,他建议我妈妈在学校里建造游泳池,让学生们有空间来学习游泳。游泳不仅可以帮助调节生长激素,同时也是一项生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外出游玩时溺水。

 

ManGu:那您母亲朋友们的学校也是比较特殊,和普通学校不太一样吗?

Noodi:是的,在那时算是非传统类型的学校。现在学校的种类就很多样了,尤其是幼儿园,教育部会给予办学者充分的自主性。像我们学校现在的校址在Sukhumvit26巷,周围绿化环境非常棒。在我看来,“Nature is the new luxury(自然就是新的奢侈品)”。现在城里的孩子们大多住在高楼大厦,没什么机会能够在充满绿色的自然环境中玩耍。因此,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校园的绿化。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学校里所有的玩具和娱乐设施都在室内健身房,室外操场更多用于跑步、运动会等项目。

ManGu:像刚刚提到的,您3岁起就在自己母亲创立的学校里读书,那现在学校幼儿园时期会提供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吗?

Noodi:会的,幼儿园时期我们会通过各种形式来摄入知识,比如讲故事、唱歌、写写画画等,不会强制要求你坐在那里靠不断抄写或死记硬背来记住字该怎么写。学校希望通过唱歌、对话以及手势互动等有趣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ManGu:您的学校现在只有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对吗?

Noodi:不仅仅是幼儿园,还包括托儿所,我们学校招收学生的最低年龄是一岁半。将孩子送到我们托儿所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因为可以同时接触到五种语言。大部分孩子在家说泰语,来到我们学校后可以学习英语、汉语、日语和法语,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师和文化,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多样化。

 

ManGu:据了解,您后来也接触过普通类型的学校,您觉得和您母亲创立的学校有什么区

别吗?

Noodi:我在我妈妈创立的学校一直读到小学毕业。相比之下,这样的学校更加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性。老师和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会体罚学生,不会强制学生穿校服,只要穿着舒适、便于学习即可,比如在上体育课时换上舒适的运动服。后来调整之后,要求学生们在规定的场合需着全套制服。在普通学校,师生间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必须举手,老师会一直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这是我看到的一些不一样的点。

 

在我看来,当时在普通中学就读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但我本身是一个不愿意被束缚的人,不喜欢被某些人或权力压制。所以,我妈妈认为,在泰国读完了高中,去美国读大学会更适合我。在那之后,我便选择去美国继续我的学业。在那里,没有任何关于发型、发色以及穿着的规定与限制,完全不被束缚。因而,我也不需要去抗争什么,只管好好学习,完成学业。中学时期在泰国习惯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和束缚,等读完硕士再回到泰国时,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适应泰国社会,日常生活中对大人的约束并不是很多。总的来说,泰国模式适合已经成为大人的我,不适合中学时期的我。

 

ManGu:在普通中学读书的六年时间里,您在学习方面可以跟得上进度吗?或者优于其他同学?

Noodi: 可以的,一些我比较喜欢的课程还拿了很不错的成绩,比如英语、泰语等等。在我读书的时候,从高一起就会分文理科。当时我选了理科,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化学,太难学了,之前还考过不及格。不是没有认真学或者请假耽误了课程,我觉得完全就是选错了分科。

 

ManGu:您认为自己被称为“天才”与从小接触到的教育环境有关吗?

Noodi: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可能是因为我在硕士期间攻读了心智、大脑和教育专业课程,写了一本名为《天才可以被创造》的书,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是“天才”,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天才”。我的书中写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只要不断努力。如果要问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对我个人有没有什么影响,是有的,妈妈的教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认为,大家一窝蜂都在做的事,就没有必要再去做了,用英语来讲就是“herd behavior”,从众行为。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做的事是问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做什么?

就像我当时跟我妈妈说我想去朱拉隆功大学学习传播学,那个时候传播学很受欢迎,我妈妈便反问我,所有人都学传播学,四年之后你怎么找工作?去学自己喜欢的,想要学的专业吧。但那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想学什么,我妈妈便建议我Gap一年,旅游、学唱歌、学跳舞、找实习等等,做什么都可以。在那时,泰国家长基本上不会让那个孩子这么做,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在这方面会比较开放。所以,就是在那一年,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想学教育学。之后,我就去了美国学习。但两年之后,我又改变主意了,想换一个专业。在和导师沟通之后,我转去了家庭教育专业。从头至尾,我妈妈对我的决定没有作出任何评判,能不能找到工作之后再说,最重要的是自己学得开心。我妈妈不像其他家长那样,要求孩子高三毕业后紧接着就进入大学去学习医学、法学或者工程学这类热门专业,而是让我以更加轻松地状态找到自己喜欢的和想要的,不随波逐流。

ManGu:据了解,您此前曾参与过一档答题类电视节目《One Night Genius》的录制,并以出色的表现一度被大家所熟知。对此,您感觉如何?

Noodi:有趣,真的很有意思!当时我刚从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专业毕业,一次课堂上,代课老师告诉我们,很多人认为从哈佛毕业的学生不能经历失败,所以就会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成功。不妨试试找一个自己做了之后会失败的事情,体验失败后欣然接受自己不足的感觉。所以,我就去参加了这档电视节目。那时候我还没有做近视手术,节目录制期间我一直戴着隐形眼镜,我心想:录制一整夜的话我肯定受不了,眼睛很难受,估计也答不出什么题,第一轮就被刷了。现场除我以外都是男选手,各个不是工程学毕业就是其他王牌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怎么比得过,就当是来玩了,我还从来没上过电视呢。不过幸运的是,第一轮比拼的内容并不难,我很轻松地就闯过去了。但经过很多轮比拼,我很幸运地留到了最后,赢得了第13季的冠军,获得了100万泰铢奖金。从来没拿过这么高额的奖金,到手之后我便带着我妈妈去了墨西哥和日本旅游。

 

ManGu:刚刚提到在闯关技巧的加持下,您一路顺利通关获得冠军,您认为其他人能够获得冠军的秘诀是什么呢?

Noodi:这得取决于个人,题目类型太多了,包括数学、语言以及解密等等。对了,分享当时发生的一件很幸运的事。按照答题规则,我们每个人有一次电话求助的机会,但是我谁也不认识,不知道可以求助谁,给妈妈打电话也无济于事。这时候,一位学生家长说可以记住他的电话号码,到时候求助他。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答题时,这位家长真的帮助我解开了题目。不得不说,有时候我真的很幸运。

 

ManGu:参加完节目之后,您有参与其他什么活动或者工作吗?

Noodi:结束之后我就开始写书了,但不是写和比赛相关,在毕业时我就已经在计划写书这件事了,就是那本《天才可以被创造》。参加答题节目和写书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只不过后来写书这件事一直在持续进行,大家能够通过书中的内容对我导师提出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明白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到现在,我已经出了十多本书了。

 

ManGu:您在书中提到的理论和观点也会对自我发展有帮助对吗?

Noodi:是的,当初在学习这些理论和观点时我就想着希望能够对自我发展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刚开始我并没有写书的打算,只是很喜欢我导师提出的 “Multiple talents(复合型人才)”的理论。在我看来,尽管我们没有奥林匹克学术竞赛选手或学校运动员,亦或是啦啦队队长那般出色的表现或成绩,但我们依旧拥有很多方面的天赋和能力。我觉得“Multiple talents”理论是我最适合以及最想要研究的方向,所以我便和我的老师一起完成了这本书。

 

ManGu:后来您选择从事学校相关的工作,是出于对母亲事业的延续还是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改变?

Noopee:我妈妈一直在她的学校里工作,我在美国读书期间也是学的教育相关内容,所以会经常和她交流一些教育上的理论和观点,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在我毕业之后,我还是想接着把学校做好,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变化,学校也要适时做出改变。像我们学校以前在Rangsit那边,能够教授汉语、日语还有法语的老师非常难找,校区搬到Sukhumvit26巷这边之后,情况明显就不一样了,学校地处城区,靠近地铁站,前来应聘的老师数量就多了起来。而且曼谷可以说是现在年轻人比较青睐的工作及生活城市。过去,外国人来到泰国更多是为了去海边游玩,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留在泰国工作、生活和定居。

ManGu:现在您学校里有多少老师呢?不同学科老师数量也不一样吗?

Noodi:我们按照托儿所和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这样来划分年级和教室,差不多四到五间教室,每间教室会有两名负责老师,同时也会有负责特别课程的老师,比如游泳老师、艺术老师或者其他负责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汉语老师也属于代课老师,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想要负责某个年级的日常管理。我们不强制要求这些老师一定要负责哪个班,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像教授日语的那位老师,她比较喜欢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所以选择去负责托儿所所有的事务,但同时也负责整个学校的日语教学。

 

ManGu:那这些前来应聘的老师必须毕业于教育学或者学前教育相关专业

吗?

Noodi:不一定,只要有语言教学经验就可以。像我们的汉语老师就有很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说实话,在泰国找日语老师真的很难,不像找汉语老师那样容易,因为在泰国的中国人真的很多。一般在这里的日本人都是有固定工作的,没有人专门来泰国当老师。现在这位日语老师也是通过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泰国人朋友介绍的,她之前在日本的一所幼儿园当老师,在我的邀请之下她才来到泰国这边,来到我们学校教授日语。找老师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这位老师从我们学校搬来城区之后就在了,差不多八九年了,只有新冠疫情期间她回了日本,情况有所好转后她又再次返回泰国,继续在我们学校教日语,而且她丈夫也在泰国工作。

 

ManGu:在您看来,您现在打理的学校和您就读时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Noodi有很多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设计教学空间时,尽管学校整体面积很大,但我们会把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分成一个个小小的模块,从小视角去切入,这一点一直以来没有变化。还有,学校尽可能多地增加校园里的绿化面积,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

 

说到变化,最明显的应该是教学语言的增加,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老师。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妈妈是泰国人,爸爸是美国人的家庭,保姆姐姐来自泰东北,所以我第一门接触到的语言是泰东北话,虽然现在已经不会说了。那时候在家里,我和保姆姐姐说泰东北话,和妈妈说泰语,和爸爸用英语交流,见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跟他们交流。后来,我和当时还是校长的妈妈讨论了我的这个想法,增加学生们接触不同语言的机会。而且在聘请老师时优先选择母语者,而不是会说那门语言的泰国人。比如聘请汉语老师时,我们会考虑老师的背景,是中国台湾人?中国香港人?新加坡华人?或者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师?因为来自不同地方老师汉语口音也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是最大的区别,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语言和多元文化。对了,我们学校还有来自菲律宾的老师,能歌善舞,会做菲律宾特色美食,学校里也会组织活动,让每位老师制作一道家乡特色美食,让学生们体验不一样的美食与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这是在我读书时没有的。

ManGu:听说从小生活在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学说话比较晚,您对此怎么看?

Noodi确实有这样的说法提出,但是在我看来,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比如从成长过程来看,女孩学说话早于男孩,比较内向的孩子学说话晚于外向的孩子,其中影响变量很多,所以说还是得分情况来看待。拿我自己来举例,我学说话就不是很晚,从小我就很喜欢说话而且说得很快,还同时接触泰语、泰东北话和英语三种语言,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多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说话确实会晚于单语环境中的孩子。

 

ManGu:有家长会觉得说让孩子在这样自由度高、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的学校里学习,是否会导致孩子毕业或进入社会之后会很难融入集体吗?

Noodi:在我看来,尊重不仅仅是在孩子或大人之间,而是人与人之间。我们学校同样会教给孩子们基本礼仪和社会规则,告诉他们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是礼貌的、尊重他人的等等,将他们作为一个大人来平等地看待,而不是觉得他们是孩子我们大人就必须站在上位者视角教他们做事。只有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再加以引导,自然就不会出现没规矩或不合群的情况。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我意识到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自己心中有一个评判标准,尤其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所以,自由度高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则,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

 

ManGu:可以说您一直是在快乐幸福的环境中成长,但不知道您在生活当中是否有遭遇过打击或者低谷时期呢?

Noodi:不能说是生活的低谷,只能算是精神或心情的低谷吧。从我毕业后开始打理学校或其他业务,我曾遭遇过多次背刺,出于过于信任或放心而选择了不应该被选择的人,但经历那么多次之后我也成长了很多,知道什么样的人不能相信。但还是很伤心的一点是,在每次我判断失误而选择了错误的人之前,我妈妈提醒了我很多次这个人不能相信,但我还是不听。我妈妈认为,她能做的就是提醒我,至于最终做决定,我已经是大人了,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去作出决断,无论结果如何也都由自己来承担。有过几次错误的经历之后我也会学到更多,知道再遇到下次这样的人要谨慎。实有时候我们靠直觉能感受出这个人是否能信任,但我以前从来不信直觉,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获得机会,但实际上有些人是不值得的。在这方面,我真的很受伤,但好在现在我已经学聪明了。

 

ManGu:这些不好的事情大概持续了多久呢?

Noodi:要说打官司的话,确实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差不多快十年。现在想想,天天跑法院打官司真的没意思。以前,我的办事方式和美国人差不多,认为打官司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只要有问题就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打官司真的是一件很费时费钱费精力的事,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唯一获利的可能是律师了,他们可以得到丰厚的律师费。所以,现在哪怕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别人对我进行攻击,我也不会去在意或者发律师函将其告上法院,太浪费时间了。

 

ManGu:未来五到十年,您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有什么规划吗?

Noodi:我很喜欢讲故事,很喜欢推销。小时候,我可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了,经常自己扮演小商贩卖这卖那,对销售行业有着很深的憧憬。随着知识的增加,在我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商贩,就像我开学校,售卖的东西就是知识,希望大家购买知识来提升自我;我写书也是为了推销我的观点。在我意识到这些之后,我越发想要做一些实体的东西去售卖,因为我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教育经济相关的东西。刚好那时我又遇见了男友P’Po,他是一位化学家,就是那门我曾经考不及格的化学,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会愿意学化学,但P’Po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一直学的都是化学。

在我们交往期间,因为我自己皮肤很敏感,护肤品也很多,后来搬到P’Po家时他还对我用一整个冰箱来存放护肤品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会仔细对比每个护肤品的成分,告诉我哪些不会引发过敏,适合我这样的敏感皮。疫情期间,P’Po还尝试自己制作护肤品并写下配方,因为此前曾在美国波士顿某医药公司工作过,P’Po对写制作配方等还是比较拿手的。后来,我极力推荐P’Po进军护肤品领域,但被P’Po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很难跟女性讲解清楚化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曾经在和化学考不及格的我交流时遇到了障碍。对此,我邀请P’Po在我的社交平台账号试着直播讲解,没想到反响还不错,粉丝们纷纷表示找男友就该找P’Po这样的。就这样通过直播,P’Po将他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更加简洁、生动的方式解释给粉丝们,直到后来成立了品牌,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推销,虽然内容还是知识,但和管理学校和学生相比还是不太一样的。

除此以外,我还做进口商品代理的工作,主要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蛋白粉品牌Nuzest Protein,因为是我自己一直在喝的品牌,所以我就和他们公司商量能不能让我来做泰国的总代理商。后来我和他们老板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曾经也开过学校。现在我对做商品进口和护肤品牌这两件事充满了热情。对了,提到护肤,市场上大部分护肤品会添加从原油中提炼或加工得到的各种化学品,但我想做从植物中提取原料的纯天然、无添加且可持续的护肤品,真的很难。我去韩国护肤品公司参观时,发现做护肤品完全不像管理学校,护肤品更新换代太快了,各个环节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远高于管理学校。在我看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有了更多机会去尝试涉足不同领域,让我们的大脑时刻处于运转状态,不会轻易得老年痴呆。越是做这些需要用到大脑的事,我越意识到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应该多去尝试,保持大脑活跃。

ManGu: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Noodi:种菜,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兴趣爱好了,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开始,我在Rangsit校区那边试着种菜,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我从清迈请来了一位专业人士前来帮助种植,直到后来校园内多了一个200多平米的菜园,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我们还在社交平台开设了账号,吸引了十几万粉丝,纷纷留言表示这样的生活方式太棒了,自己种自己吃,绿色又健康。所以,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种的菜浇水,成熟之后摘来做饭,可以说是我最大的爱好了。

 

ManGu:那平时您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工作和行程呢?

Noodi:一周我会去学校1-2天,其他时间居家办公。主要工作重心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公司,还有一个是我的粉丝活动。每周六上午十点我会在Facebook平台直播,分享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知识。每周二周五上午七点半我会参加电台录制,分享各种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值得一看的书籍、网络信息安全、如何照顾好自己等等。周一和周五早上我会在Tiktok平台上直播,粉丝们都很积极地和我互动,这也是我粉丝量最多的社交平台账号,我会分享给大家尤其是年轻女孩们应该如何应对找男友以及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其他时间我会处理公司的工作和社交媒体内容制作,只有周天一天休息时间,偶尔我会和妈妈一起早起逛公园,吃早餐。

 

ManGu:最后,您有什么想对我们读者朋友们讲的吗?

Noodi:我的粉丝中有很多中国粉丝,无论是和中国人一起工作,还是和中国朋友聊天逛街,和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像我爸爸的中国朋友就教给了我一些做生意的技巧。可以说,我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所以希望大家多多来到泰国,让泰国人看到你们身上的优良品质,从而吸取借鉴完善自身。

 

You can share this post!

Issue 289 Cover Story 从玩具,到艺术品Jeep Pongsthon Tumwattana ——专访“泰国潮玩教父”、J.P Toys Gallery创始人

Cover Story 才俊“杰”出,唱演双全 ——专访One31旗下热门演员Jam Rachata Hampan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