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的国民火锅帝国
——专访泰国 MK 餐饮集团(大众)有限公司董事长利·缇拉果门
在泰国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中,泰国 MK 餐饮集团(大众)有限公司无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而这一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其董事长利·缇拉果门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此次专访中,他与我们分享了MK餐饮集团从一个小小的街头摊位发展成为全国连锁餐饮集团的传奇故事。
利·缇拉果门的职业生涯并非始于餐饮行业。作为朱拉隆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最初的工作是为各类建筑设计电路系统,并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直到后来,他获得了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并开始涉足餐饮领域。他的商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丰富的经验,为他后来在MK餐饮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MK餐饮集团最初只是Siam Square上的一个泰式美食摊位,后来在尚泰百货创始人之一Samrit Chirathivat的建议与投资支持下,他们在Central Ladprao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餐厅。为了区别于传统泰式餐厅,MK餐饮集团在店铺装修、服务模式以及食材选择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例如采用绿色调的装潢营造温馨的氛围,并且将火锅店搬进商场,使之成为消费者更便捷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些改变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顾客络绎不绝,MK餐饮集团的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
在谈到MK餐饮集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时,他认为,除了优质的食材与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外,服务质量同样至关重要。他特别强调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从微笑礼仪到上菜方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培训,以确保顾客的最佳用餐体验。此外,MK是泰国首批采用中央厨房及冷链配送体系的餐厅之一,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食材的新鲜度,也保证了各分店菜品口味的统一性。
然而,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利·缇拉果门提到了1997年泰铢贬值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MK餐饮集团的年收入骤降,但他们仍坚持保障员工福利,并通过外卖平台维持业务运转。此外,他们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为医院及有需要的群体提供餐食,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市场竞争,MK餐饮集团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例如,他们观察到中国及日本火锅的流行趋势后,推出了更符合泰国人口味的麻辣火锅和寿喜锅等季节性菜品,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此外,MK餐饮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逐步扩大,目前已在日本、越南、老挝和马来西亚等地开设了多家分店。
至于MK餐饮集团这一品牌名称的由来,他也向我们揭示了背后的故事。最初,这个品牌由一位中国港商Markon Kingyee于1962年创立,并以其姓名缩写“MK”命名。后来,利·缇拉果门的岳母接手了这家店,并沿用了原名,以示尊重。如今,MK已成 发展为泰国最具影响力的火锅品牌之一。
在采访的最后,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火锅市场仍然充满机遇,而MK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他强调,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利润,更在于为顾客创造美好体验,并回馈社会。
ManGu:据了解,您本科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之后您是直接从事餐饮相关行业吗?
利·缇拉果门:并不是,刚毕业时我的工作专业对口,就是帮助大厦、商场、银行或者大使馆等建筑设计电路系统,一干就是好多年。直到后来,我获得了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便将目标和工作重心转向了餐饮行业。
ManGu:SE-ED Education公司是您在做餐饮之前创立的吗?
利·缇拉果门:不不不, SE-ED Education是我在大四期间创立的。那时候,我们学习了很多科技相关的知识,比如IC芯片等等。但是当时泰国国内几乎没什么懂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在学校里创立了一个小小的社团,向大家普及相关的知识。我们把外文文献翻译成 泰语版本,然后分发给大家。后来,我们扩大了规模,社团成员们一起创立了SE-ED Education公司,专做科技与工程等领域学术图书和杂志的出版,公司名称SE-ED就是来自于英文单词“Science、Engineer、Education”(科学、工程、教育)。直到现在,SE-ED Education不断转型升级,旗下所属出版商和门店遍布全国。
ManGu:在那之前,泰国有类似现在MK这种类型的餐厅吗?
利·缇拉果门:好像没有,更多的是老式火锅,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考虑到加热方式、燃料来源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干净无污染等因素。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做,所以我们就慢慢尝试去做,并逐渐扩大规模和经营品类。
ManGu: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MK是如何从您爱人父母创立的一间小小的餐厅, 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遍布全国的大型餐饮集团的吗?
利·缇拉果门:最开始,MK只是一个在Siam Square售卖泰式美食的小摊位。后来,尚泰百货联合创始人之一Samrit Chirathivat邀请我们在Central Ladprao开设一间泰式餐厅。就这样,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间餐厅Green MK诞生了。餐饮的经营离不开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和精美的装潢,当时大多数泰餐厅都是差不多的样子,而我们餐厅的内部装潢整体以绿色为主,给人一种家一般温馨的氛围感,很多前来就餐的顾客都会被这样的用餐环境所吸引和打动。甚至节假日期间,店内人流量爆满,从早上十点开门到晚上十点关门,根本没有空位。
看到这幅景象,Samrit Chirathivat指出,大多数火锅都开在室外,你们何不把火锅搬进商场里呢?而且商场里这么大的空间,完全可以开设一家火锅店。当时我完全没有信心,但Samrit Chirathivat一直强烈建议我们去尝试。就这样,在他的投资帮助之下,我们在商场里开了一间火锅店,生意非常好,所以后来不断扩大规模,开设了多家分店。随着分店越来越多,我们发现现场制作食物没有那么方便快捷了,于是我们便设立了中央厨房,将一些食物以及蘸料制作好之后派送至各个分店,以确保不会出现不同分店食物味道不同的情况。那时候,相比其他同类型的店错的,有15家分店,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火锅店了。包括后来遇上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开了80多家分店和第2间中央厨房,并计划开第3间中央厨房。后来1997年泰铢严重贬值期间,我们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周围很多银行、公司都倒闭的情况下。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的一次机遇,很多外资进入泰国,让我们能够扩大发展。到了2005年左右, 我们的分店已经多达200-300家了。
ManGu: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MK在一众火锅店中脱颖而出,深受顾客们的喜爱呢?
利·缇拉果门: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世界观的转变是很重要的一点原因。20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位中国朋友,他在重庆和成都开了300多家火锅店,并且有意在泰国拓展生意版图。交谈过程中,他所传达出来的东方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际交往等深深影响了我,他讲话很直接,坦言在中国开那么多家火锅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很多中国人工作了一天之后就会想吃一些热乎的食物,所以火锅店是大家的不二选择。但在泰国就不一样了,天太热了,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想找到美食很容易,但既健康又美味的美食却很少,所以我们就在食材以及加热方式上下功夫,做到既好吃又健康。
其次是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员工都会经过多次的培训,为顾客们提供最优质的就餐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微笑”,大家都说泰国是微笑的国度,所以我们专门对员工进行培训,经过培训之后,员工们的一系列服务细节给顾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结下来,我认为我们能够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食物和服务。经营管理和品牌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广告宣传以及参与慈善捐助回馈社会等等,这些年来我们累计捐款的总额差不多都有上亿泰铢了,帮助了非常多贫困的民众。所以,我认为这些是我们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ManGu:刚刚您提到的这些因素让MK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今天的规模,那么在发展初期,您认为MK在短时间内爆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利·缇拉果门:我觉得主要是同类竞争比较小,那时候,除了SiamSquare附近,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火锅店,更别说开在商场里的火锅店。当时也有人模仿我们,但知名度不及我们,而且我们独家蘸料他们根本模仿不来,我们的蘸料非常香,吃完也不会感觉到口干。刚开始我们店也会使用味精,但是收到了很多顾客的抱怨,从那之后,我们就改良了配方,不再添加味精在食物或蘸料当中,直到现在。可以说当时我们还是蛮大胆的,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味精,食物不可能好吃的。但作为餐厅经营者,我们遵循一切以顾客为主的原则。
比如,当时一位怀孕的顾客在点餐时表示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吃太多味精;另一位上了年纪的顾客抱怨吃了添加味精的食物之后睡不着觉。听到这些话后,我们还是比较沮丧的,但是作为经营者,我们必须以顾客的体验为主,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在店里和前来就餐的顾客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食物和服务。而且我们还是泰国第一家使用冷链车运送食材的餐厅。随着分店越开越多,有些分店的位置较远,如果使用普通方式运送,食材的新鲜度就没办法保证。所以,尽管当时冷链车价格很贵,我们还是决定选择购置并投入使用,并在后来建立了专门的冷库用于存放食材。就这样,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逐渐成规模成体系,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同行来参观之后都会对我们赞不绝口,甚至后来还有来自法国的厨师来参观借鉴我们的模式。对此,我自己感觉非常自豪。
ManGu:这样看来,MK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您一步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吗?
利·缇拉果门:是的,没有什么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我们也是慢慢摸索,一步一步找到最适合我们的,不管是从书本上学习,还是去听别人的管理经验分享。比如刚提到的员工培训,整个流程就像是在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从员工个人形象到顾客用餐服务,例如剪指甲、带头套、如何上菜、如何倒水以及餐桌边结账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正是因为这些细节,让顾客收获了非常好的用餐体验,MK的招牌也越来越响。
ManGu:除了经营和管理,像MK的招牌菜单这些您也参与了研发吗?
利·缇拉果门:没有没有,这些是由专业厨师来负责的,我只是在蘸料的味道上提出过一些建议。对了,研发菜品的很多厨师都是中国人或者华裔,我会和他们一起讨论菜品的制作,对于用什么食材、放不放化学合成物质等提出我的建议,尽量保留食材最原本的味道,让 顾客们吃得放心。总之,我们大多数招牌菜单都是厨师们的功劳,他们一代传一代,不断创新。除了一些独家配方的菜品之外,像丸子、包子、叉烧、烤鸭这些菜品的做法是公开的,大家可以根据菜谱自己制作,不是说我们MK菜单上的菜品,别的餐厅就不能做了。比如说普吉烤鸭,它的味道和我们的很像,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ManGu:MK所提供的肉类菜品中是没有添加过嫩肉粉之类的物质的对吗?
利·缇拉果门:是的,我们尽可能保留肉类本身的质感,选择质量较高的肉类并切成薄片,在火锅中涮烫过后,能够使肉类依旧保持嫩嫩的口感。比如我们的牛肉,全部都是从日本进口的高质量和牛,猪肉的质量也非常不错。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前来检测食材新鲜度和安全度时,我们也完全不害怕,任他们检查。检查之后,消费者们也会放心地选择我们的餐厅就餐。
ManG:那么MK之前有遭遇过什么危机吗?
利·缇拉果门:不能说是危机,MK一路走来确实遇到过很多挫折和挑战,但还没有到危机的程度。不过曼谷洪涝特别严重的那年,我们的店也被淹了,可以算是危机吧,但好在我们有解决预案,成功度过了那次自然灾害。幸亏中央厨房没有太受到影响,否则没有办法维持各个分店的食材供应,当时差不多40多家分店都被淹了。在那之后,MK的最低谷应该是新冠疫情期间。疫情前,我们的年收入差不多保持在20亿泰铢,最好的时候能达到60-80亿泰铢/年。
疫情第一年,我们的年收入骤降;疫情第二年是最严重的一年,政府出台了居家隔离等一系列政策,我们也被迫取消堂食,但是还好当时有Grab外卖平台,我们是第一家在Grab上线的火锅店,骑手取餐送餐时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这一年我们的收入只有一亿多泰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全力照顾好我们的员工,同时义务为医院送盒饭之类的物资,尽可能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2022年左右,疫情基本上结束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算是经历了危机,并且参与了帮助解决社会危机。
ManGu:目前,MK的海外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对吗?
利·缇拉果门:是的,我们在日本的火锅店数量多一点,有20多家;越南有7-8家;老挝有2-3家。除此以外,我们旗下的海鲜店在马来西亚开了4家店。目前泰国现在已经有40多家分店了,中国游客特别喜欢,尤其是暹罗百丽宫那边。总的来说,我们一共有400多家MK Suki以及其他类型的餐厅,同时我们还提供外卖点餐服务。
ManGu:据了解,日本当地已经有很多火锅店了,为什么MK能够在日本开到20多家分店呢?
利·缇拉果门:因为泰式火锅和日本火锅不一样,不管是配菜还是涮煮的方式,大家对泰式火锅感到很新奇。而且,我们的店里不仅仅有火锅,还有烤鸭、叉烧、包子等其他菜品,将融合与创新做到了极致。
ManGu: MK餐厅的门店在设计上有着鲜明的品牌特色,您能否分享一下装修的核心元素?
利·缇拉果门:泰式风格,很多店都已经开了20多年了,更多像是日式和泰式的融合风,当地人路过我们店时,可能还会疑惑“这是干什么的店?”。因为我们的门头没有使用日本字,就只是MK ShabuShabu。
ManGu:那MK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是哪里呢?
利·缇拉果门:这就要说回最初在Siam Square的那个小摊位,它是中国人Markon Kingyee(MK)在1962年开起来的,后来因为一些政治因素,他移居去了美国波士顿,所以就将摊位转让给了我岳母。在那之后,我岳母为了表示尊重,并没有给摊位取新的名字,而是沿用了第一任老板取的名字“MK”。刚开始摊位只是卖一些泰式美食,火锅店慢慢做起来之后,我在MK的后面加上了另一部分,成为“MK Suki”。但后来,随着MK Suki知名度的提高,一提到MK,大家就已经知道是火锅店了,就没有必要在名字上再强调了,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将名字里的Suki去掉了。
ManGu;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式麻辣火锅和日式火锅进入泰国,MK有因此受到冲击吗?
利·缇拉果门:也还好,很多顾客还是会经常来店里吃饭。像中国麻辣火锅或是日式火锅的进驻,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更加繁荣,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多元。可以说,火锅市场的发展还是极具潜力的,不可能没有人不吃火锅。因此,那时,泰国做火锅相关行业的人非常多,不管是自助式火锅还是非自助式,中式火锅店还是日式火锅店,什么都有。对此,我认为这种现象也在一定能够程度上让我们反思自己,慢慢改进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其实,我们MK也有麻辣火锅,只不过我们的麻辣火锅是按季节推出的,口味可能更适合泰国人,没有那么辣,但是原料都是从中国来的。不仅如此,我们的菜单里还有冬阴功火锅、日式寿喜锅、猪骨汤底火锅,能够让顾客们有更多选择的空间。所以说,正是它们的到来,促使我们做出改变。
当时还有人问我要不要买海底捞(泰国)的股份,说实话我有点心动,但是后来还是没有买。因为是投资中国公司,我不太确定我购买了股份之后如何参与管理,所以最终选择了放弃。而且一起合作的中国人和我们也不是同辈分的,有些理念什么的可能也会不同。不过现在我对中国的了解比以前更多了,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中国完全是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之林。就像电动汽车产业,中国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崛起,我觉得这是件好事,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会。
ManGu:MK的中央厨房有供应食材或调料之类的给中国火锅店吗?
利·缇拉果门:MK中央厨房现在主要负责的品类很多,如果大家信任我们,我们也很愿意提供服务,我不觉得这是商业竞争的表现。我们有完整的出库流程,只要还有库存且没有任何质量问题,收到订单后中央厨房就会打包运送至目的地。
ManGu:之后我们有没有机会可以去到现场参观呢?
利·缇拉果门:当然,非常欢迎。过去20多年里,来参观的人特别多,我还记得有一次,行程特别紧,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企业代表前来参观,在和日本Toyota代表的交谈中,尽管他们的主营是汽车产业,但同时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比如员工服务。所以后来,我们也学习这一点,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第一,掌握基本服务技能,例如欢迎顾客进店、倒水之类的简单小事;第二,培养服务意识,理解顾客的需求并第一时间提供服务;第三,建立良好关系,通过询问姓名、喜好等方式拉近与顾客间的距离;第四,人文关怀,我们不仅仅是做生意,平时也要关注顾客的身心,给予关心和帮助。但其实第四点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但是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慢慢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在我看来,服务是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ManGu:据了解,以前MK的蘸料是不对外出售的,现在已经开放销售了。除此之外,MK还有哪些新变化?或者未来有什么计划呢?
利·缇拉果门:目前,我们已经逐步将餐单数字化,顾客们使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自助点餐。2025年我们会推出一个餐厅管理系统,可以说整个亚洲地区没有人做,我们是第一个。除此之外,MK的管理层也会举行换届,让更加年轻的血液参与到管理事务当中,包括我的孩子,他进入餐饮这行也快十年了,一路摸爬滚打,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未来继续推动MK的向前发展。
ManGu:通常情况下,MK的顾客构成比例是什么样的呢?本地人和外国游客各占多少呢?
利·缇拉果门:外国游客占比应该不到20%,主要以本地人为主。但像普吉、芭提雅、曼谷暹罗百丽宫、Central World、Big C等游客很多的地方,前来就餐的外国游客占比就更高。
ManGu:之后,MK会针对中国顾客推出什么特别的企划吗?
利·缇拉果门:会的,之后我们会收集中国顾客的需求,根据不同年龄以及收入群体等因素设计方案,为中国游客们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
ManGu:刚刚您提到您也可以算是中国人,所以您是100%华裔血统吗?
Rit:是的,我的祖辈是潮汕人。
ManGu:那您的家里还是保留着很多中国文化的习俗或者生活方式对吗?
利·缇拉果门:是的,包括庆祝农历新年、清明祭拜祖先等等。家人也会从小教育我们要勤奋、诚实、坚韧、勤俭节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他人。
ManGu:最后,您有什么想对我们中国读者们讲的话吗?
利·缇拉果门:可以说,勤奋上进的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令人瞩目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并且加强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前,日式文化进入泰国,很多泰国人非常喜欢日本并且想去日本旅游。我希望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也能够像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进入泰国后相互交流,泰国非常乐意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在此,我也代表MK欢迎大家来泰国玩!